找到相关内容374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李炳南答:自己为已亡父母念经超度有用吗?

    续旧愿。发信度亡父亡母,是净宗学者的助行。《阿阿弥陀经》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,《无量寿经》说往生正因‘要当孝顺’,《观无量寿佛经》说欲生彼国,当修三福,第一即是‘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’。至于亡父亡母虽然暂时还不具信愿,也能增加福德,并种得度之因,若已具信愿,则增莲位。 ...

    李炳南

    往生|助念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11/2315231903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持咒与念佛功德有何不同?

    如本法师答:修持净土法门,必须累积无量福德,此无量福德与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-citta),是往生净土而应有之资粮,持咒与念佛,是通达一心不乱之正因。 个人修持佛法的性向不同,根机有别,有些人喜欢持咒,有些人喜欢念佛,持咒念佛宗旨在于令妄心得一心不乱,若不能达到一心不乱,功德从何而生呢!念佛与念咒功德平等,无有高下,只是持咒念佛者的根机问题。 若临命终之际,最好以念佛为主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诚敬|因果|神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6/22060825084.html
  • 问:修福的原因和内容,为什么要修福?

    问:修福的原因和内容,为什么要修福? 答:往生西方极乐净土,需要积累很多的福德资粮。关于这点,释迦牟尼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,亲口云“舍利弗: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。&...因为福德与智慧,都是创造人生幸福快乐的主要条件,亦是觉悟成佛的基本因素。一个人如果有福无慧,生来傻头傻恼,固然不幸;若然有慧无福,穷困一生,更加苦恼。在修行学佛的人来说:有福无慧,属于痴福,福尽还堕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3794788.html
  • 缘一切众生修慈心 获福不可思议

    ,不及慈心一数分。”   前三句假设了一种广大供养,第一句说供养处,第二句说供养物,第三句说供养时和供养境,第四句通过较量彰显慈心福德之广大。   《三摩地王经》说:普遍在无边俱胝的世界中,用尽...  上一颂是说,相比常时对究竟田作广大财供养,修慈心的福德更为巨大。   静心体会一下,供养的处所、供物、时间、对境如此广大、殊胜,但由此产生的极大福德,却不如慈心福德之一分。这说明,相比不具慈心的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菩提心|慈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8114720719.html
  • 做人的四句偈

    要圆融一些、中道一些。有的人不喜欢吃亏,有的人喜欢找苦吃,这两者都不对。圆融一点,怨尤就少一点,待人少怨尤,为人不怨天恨地,做人就会圆满一些。   四、口常赞叹福德全:说话要说赞叹的话,有时候,一件好事由于自己发言不慎重,对方误会了,使好事变成坏事。有时看似艰难的事,由于懂得赞美,对方一高兴,事情反而容易成功,所以口里赞叹出妙香,就会福德全。   做人的四句偈是:   一、信心进步道业增。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做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0803585153.html
  • 莫讶一称超十地,当知六字括三乘

    权力、宰相大人的权力都包含在帝王的圣旨当中。  那么,声闻阿罗汉的善根福德、辟支佛的善根福德、菩萨的善根福德,都浓缩在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里面,都包括在里面。所以,我们念这句佛呢,才可以超越,达到十地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5046390.html
  • 冉少春老师:佛教因果观的普及利于社会人心稳定

    ,在佛教的认识中,一个人过去世种下了善因,积下了福德,这就成为了一种力量,就会成为在现在世事业成功的原因。过去世种下了多少善因,积下了多少福德,今世就可以得到多少的果报,建立多大的事业。 现代社会的...自己的善因,那么就掌握了正确的事业观念,福德就会健康的循环起来,事业也会不断的发展壮大。 因此,佛教因果观念的建立推广,对于抚平现代社会焦虑的人心,对于家庭事业的和谐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,是社会家庭人心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93373125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的功德-沈家桢

    起毁谤,造意业、口业,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,所以佛说,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《金刚经》的功德,在《金刚经》里统统讲出来哩!  那么,佛在《金刚经》里已经讲出来的功德、福德,究竟有多少?佛用了好几种譬喻说明。首先拿布施七宝的福德来比较。‘七宝’简单的说,就是金银珍宝。‘布施’就是帮助他人。‘七宝布施’是拿金银珍宝来帮助他人。在《金刚经》中,佛问须菩提,如果有人拿了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,这个福德大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0286353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平时修持到什么程度的功夫,往生才有把握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除了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外,念佛亦须达成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-citta),而且应修福德因缘,若能修持到这种境界,十即十生、百即百生、千即千生。   阿弥陀经云:“舍利弗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,舍利弗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、闻说阿弥陀佛(梵语Amita-buddha)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、一心不乱,其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4111238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“二种资粮”?意义何在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即是福德资粮与智德资粮。福德资粮是布施(梵语dana)、持戒(梵语sila)、忍辱(梵语ksanti)、精进(梵语virya)、禅定(梵语dhyana)等之善根功德,亦即六度中之前五度,智德资粮是由修习正观所得的妙智,亦即六度中之最后一度。   这两种资粮是行菩萨道所必须广修,福德圆满与智慧圆满,即是菩萨道的圆满,菩萨道的圆满就是佛道的圆满,是故称佛为福慧两足尊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74512464.html